close

  
  吳大帝孫權紀念館內的鎮撫山越圖畫。
  山越人在秦漢時被就趕出了自己的家園,和漢人自然是苦大仇深,時而裝作睦鄰友好,轉眼又反目成仇。在孫權以前,全國政權中心在北方,山越沒有威脅到皇權,地方官僚自然不會和他們拼老命,大部分時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因此漢政府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好辦法,只能得過且過。總體來說,他們如同在水泊梁山,喝酒吃肉打劫,還是自由自在的。
  鎮撫秣陵周邊的山越人
  但孫權來了,山越的好日子也到頭了。孫權對他們定位很簡單,在我的大本營還敢鬧事,那就是不穩定因素,是破壞和平的恐怖分子,統統鎮壓。
  孫策在世的時候,就武力圍剿過,雙方結下梁子。孫權繼位的第一件事本來是為父復仇,但西征黃祖剛打了一半,山越人也想報仇雪恨,就趁孫權後方不穩聚眾造反。孫權大怒,把手下所有能調動的大將全部派到平定山越的前線,呂範、程普、韓當、周泰、呂蒙、太史慈等一批能人組成的豪華陣容,先是在豫章郡,此後又在丹陽郡,包括秣陵,花了七八年的時間,殺掉了幾萬名山越人。活著的人中,強壯的去當兵,有10多萬戶編入兵戶;瘦弱的人去服勞役。既補充了兵源又增加了勞動力,可算是一舉兩得。從此吳郡以及秣陵一帶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改善,當然孫權和山越的戰爭並沒有結束,山越人堅持游擊戰是長期的。
  孫權本意是為了消滅他們,但從歷史發展觀來看,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族大融合,是歪打正著。孫權歪打正著的事有好幾件,這算第一件。
  孫權在吳郡除了平定山越外,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,一件就是平定內亂,鎮壓一批反對他的人;二是西征江夏的黃祖,最終殺死了他,為孫堅報了仇。
  在吳郡的8年,孫權一直忙於平定南方,順風順水,那麼曹操幹嗎去了呢?為什麼沒有趁孫權立足未穩就大舉進攻呢?事實上,曹操和孫權還握手言歡,遙相呼應,成了錶面上的朋友。原因就是北方大亂,曹操自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,忙著蕩平北方各種割據勢力,也怕孫權背後搗亂,一直與孫權很客氣遠遠地打招呼。孫權也很識相,知道自己北上的力量還不夠,先拓展自己的地盤,大撈一筆再說。
  赤壁之戰後孫權移都秣陵
  但孫權消滅黃祖之後,一切就改變了。因為黃祖鎮守的是江夏(今湖北雲夢),江夏屬於荊州,荊州包括今天湖北、湖南大部分,河南南部,兩廣北部等地區。此時北方基本平定,曹操也開始轉過神來,眼光掃向了南方,才發現翻天覆地的變化。荊州的一把手劉表病重,不久身亡。誰獲得了荊州,不論北進中原,還是平定南方,都可以掌握主動。他沒想到不起眼的孫權速度這麼快,離荊州已經近在咫尺,曹操陡然感到了壓力,大受刺激,知道時不我待,來不及休整軍隊,立即舉兵南下。
  公元208年,孫權把行政中心移到京口(今鎮江),還修築了京口城。原因就是曹操親自帶了幾十萬大軍南征,孫權覺得吳郡離前線太遠了,為了便於指揮作戰,才決定遷都。這一年孫權與劉備聯手,在赤壁(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)與曹軍大戰,一把熊熊大火中,曹軍狼狽北逃。孫、劉以弱勝強,孫權成了名符其實的江東王,曹操退回江北,劉備開拓荊州,天下三分。
  但他在京口只住了3年,211年就把行政中心移到了秣陵。這是秣陵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割據政權的中心,因為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,所以南京“六朝古都”的年代並不是從這一年算起,但這為以後成為都城奠定了重要基礎,可以看作是正式聘用前的試用期。
  那麼孫權為什麼要搬到秣陵呢?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僕  (原標題:孫權把“都城”搬到秣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oaubjms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